三國干涉還遼始末
http://book.sina.com.cn/longbook/1095229061_jiawubeige/58.shtml
連載:甲午悲歌 出版社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:鄭彭年
再說5月2日(1895)光緒帝批准和約的那一天,俄國公使來總理衙門說:“倭款(指和約)可商,可有電來,請少候。”3日,法國複電也說:“倭事可商,我國可保護臺灣。”同日俄國又來電說:“倭已允許,退還遼南地方,又有展期換約之議。”於是光緒帝便派榮仲華到各公使館相商,美國公使田貝答應致電日本政府。然而光緒帝被身邊的幾個主和大臣(恭親王奕訢、慶親王奕劻)欺蒙了,一夜之間反悔,不顧三國調停,急於換約。這樣,中國白費了白銀3000萬兩作為日本交還遼東半島的報酬。如不換約,這筆錢可以不付。再者,光緒帝
准約後,又有一道諭旨交給軍機處,其中說:“台民不肯服倭,俄、法、德三國都說不可割地。今此約雖經批准,將來如何辦法,合應隨時修改,可錄入照會致倭。”但是這道諭旨軍機處沒有執行,反而表示:“我家皇上之言,威令怎能行於他國,豈不可笑?”翁同龠禾本想將此諭旨補一照會致日本,因眾人笑他迂腐而作罷。否則此諭旨也可作為改約的根據。其實此時俄、德、法三國干涉日本歸還遼東半島之事快要成功了。
原來西方列強從本國利益出發,對《馬關條約》的簽訂既有一種危機感,又覺得這是向遠東擴張勢力的千載難逢的機會。於是在德國倡導、俄國回應下,拉攏法國,結成德、俄、法三國聯盟,對日本進行干涉,要日本歸還遼東半島。三國的干涉不是出於公義,而是出於私欲。德國要想從中國索取一個港口,借此機會與俄國接近,使俄法的親密關係鬆動,以擺脫德國的孤立處境。俄國則直截了當地說:“假如日本佔領南滿,對我們將是威脅。我們不能容許日本佔領南滿,假如不履行我們的要求,我們將採取適當的措施。這樣,我們就成為中國的救星,中國會尊重我們的效勞,從而會同意用和平方式修改我們的國界。”法國參加聯盟,一面是由於俄法同盟,一面是染指中國東南沿海特別是對臺灣的野心還沒有放棄。
4月17日《馬關條約》簽訂的那天,俄國首先發難。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對德、法兩國駐俄公使說:“俄國政府決定,立即以友誼方式,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佔領中國本土的請求。我們的計畫是,如果日本不接受此項友誼的忠告,俄國正考慮三國對日本在海上採取共同軍事行動——切斷日軍在中國大陸與本國間的一切交通。”
同一天,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,將一艘裝甲艦、一艘巡洋艦開赴遠東。同時德國外交大臣馬沙爾同其駐日公使哥特斯米德發出電訓:“現在日本的和平條約(指《馬關條約》)損害了歐洲和德國的利益,儘管後者的範圍尚小,我們不得不抗爭。日本必須讓步,因為對三國鬥爭是沒有希望的。”
4月19日早晨,法國駐華公使蒙得培羅通知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,法國決定參加俄國的計畫。這樣,三國聯盟正式成立。當時英國沒有參加聯盟,因為英國政府認為《馬關條約》對英國有利,中國進一步開放將給國際貿易帶來好處,而且日本勝利將會阻止俄國勢力南下。4月23日下午,俄、德、法三國駐日公使連袂至東京外務省送交備忘錄。當時外相陸奧因肺結核病在播州舞子休養,由外務次官林董出面會見。林董將三國的備忘錄一一收下後,便以為了事,不料俄德兩國公使還發表了簡短的講話。俄國公使希特羅渥說:“日本永久佔領遼東半島,恐怕會招致衝突。希貴國政府善體此意,採取保全名譽之策。”德國公使哥特斯米德說:“日本必須讓步,因為對三國開仗是沒有希望的。”林董聽了兩人的話,有些驚慌,連忙問道:“如暫時佔據遼東半島,至賠款付清時為止,是否也要抗議?”三國公使沒有明確答復。
三國公使走後,林董將三份備忘錄一一閱讀,內容大同小異。俄國的備忘錄全文如下:“俄國皇帝陛下之政府,茲查閱日本國向中國所要求的媾和條件,對遼東半島歸日本所有一節不但認為有危及中國首都之虞,同時亦使朝鮮之獨立城為有名無實。以上實對將來遠東永久之和平發生障礙。因此,俄國政府為了向日本天皇陛下之政府再度表示其誠實之友誼,茲特勸告日本政府,放棄確實領有遼東半島一事。”當天,林董將三國干涉之事電告在廣島的伊藤博文和在播州的陸奧宗光,速籌對策。伊藤接到林董的報告,便決定在廣島召開御前會議,討論對策。
4月24日上午,御前會議舉行。因為天皇要駕幸京都,重臣大都去京都做準備工作,所以出席會議的要員不多,除伊藤外只有陸軍大臣山縣有朋和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兩人。伊藤經過一夜苦思冥想,在會上提出了三個對策:一是斷然拒絕俄、德、法三國之勸告;二是召開國際會議,將遼東半島問題交該會議處理;三是接受三國勸告,將遼東半島還給中國。會議就這三個方案進行討論。
伊藤首先設問:“如採取第一個方案,與三國開啟戰端是否確有把握?”伊藤見無人作聲,只得自己回答道:“無論如何,現時是不可能的,因為他們的艦隊有12萬噸,我方的艦隊只有8萬噸,而且一年來在海上作戰大部分受了傷。”西鄉附和說:“首相所說極是。據情報,俄國正在向遠東邊區派遣一支29500人的部隊;海參威已被宣佈為‘臨戰區,黑龍江北岸一帶正在進行戰爭準備,海參威的日僑被集中在一個地方,等待撤退的命令。而我國海陸軍都在外面,國內空虛,若敵人乘虛而入……”山縣接著說:“看來不僅三國聯合艦隊難以應付,即使單獨對抗俄國艦隊也無把握。因此,目前不能與第三國失和,樹立新敵。”
伊藤說:“這樣看來,第一個方案便可否定掉。那麼第三個方案呢?”山縣說:“該方案雖然足以表示我國氣度寬容,但未免過於示弱,不可取。”三人討論到中午也拿不出什麼良策。天皇列席會議,聽得有些不耐煩說:“諸位愛卿,那麼採取第二個方案,怎麼樣?”伊藤說:“這個方案也非完善,待我與陸奧外相研究後再說。”天皇同意伊藤的意見,會議沒有結果就草草收場。
當晚伊藤離開廣島,4月25日早晨趕到播州舞子山上陸奧的別墅。恰巧大藏大臣松方正義、內務大臣野村靖也在這裏,便與伊藤圍坐在陸奧的病榻前開起會來。陸奧的肺結核病經過一個時期療養大為好轉,抖起精神說:“我認為,先拒絕三國的勸告,然後看形勢再作對策。”伊藤反對說:“斷然拒絕三大強國的勸告是不明智的,這正好給他們以口實,其危險性更大。”松方、野村兩人說:“首相的意見是正確的,一開頭不能做得太絕對。”陸奧只得收回自己的意見,說:“斷然拒絕當然不對,但我不同意召開國際會議,把問題複雜化,這樣可能會使《馬關條約》歸於破滅。”四人經過反復討論,得出一個基本方案:對三國可以讓步,對中國則寸步不讓。
舞子會議以後,日本採取拉攏英國,瓦解三國聯盟的方針,結果失敗。英國照會日本說:“英國對日本抱有最誠篤之友情,同時也不能不考慮本國的利益。因此不能應日本之請而援助日本。”
5月4日,日本內閣及大本營重臣,在京都舉行會議。會議決定,向三國提交以下的複文:“日本帝國政府根據俄、德、法三國政府之友誼的忠告,決定放棄遼東半島之永久佔領。”5月10日,明治天皇宣佈詔書,接受三國忠告,放棄遼東半島之永久佔領。
6月4日,日本內閣會議通過決議:“作為永久放棄遼東半島之補償,對清國要求之贖金,其數量限額為庫平銀1億兩。”後來,此數先減至5000萬兩,再減至3000萬兩。中國將3000萬兩賠款全部交清之日起,三個月以內日軍實行撤回。
1895年11月8日下午4時,《遼南條約》在北京簽訂。其主要內容是:一、中國讓與日本國管理的奉天省南部地區及遼東灣東岸、黃海北岸、奉天所屬諸島嶼,永遠交還中國;二、中國支付3000萬兩酬報費,於1895年11月16日交清;三、酬款交清後,三個月以內,日本軍隊從該交還地一律撤回。
根據《遼南條約》,中國於11月30日收回海城、鳳凰城、岫岩,12月10日收回復州,12月21日收回旅順,12月24、25日收回金州、大連灣。至此,日軍侵佔的遼南諸城全部收回。